|
蛋白二硫键异构酶调控组织因子介导的凝血酶生成 |
陈凤梧;鲁翌;周俊松; |
241-245 |
|
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小分子抑制剂PACMA-31对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以及止血的影响 |
赵珍珍;陈凤梧;周俊松; |
246-250+254 |
|
华法林联合方案治疗肥胖型患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
王庆艳;田爱钊; |
251-254 |
|
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梗死部位对心电图检测结果的影响 |
闭媛媛; |
255-257 |
|
阿加曲班对比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
张祁;李春梅;张丽伟;刘彬; |
258-259+263 |
|
颅脑损伤患者血小板参数及无创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意义 |
栾宏权;黄贤键;姚柱炜;蒙剑锋; |
260-263 |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意义及其与血栓栓塞事件的关系研究 |
韩卫全;熊洁; |
264-266+269 |
|
入院时临床指标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K-MB峰值的相关性研究 |
张晓明; |
267-269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
白冬波; |
270-272 |
|
局部溶栓联合贝前列素治疗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症 |
冯涛;冯力;孙劼; |
273-275 |
|
不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并发肺栓塞的CT肺血管造影的评估价值 |
卢壬肖;刘建平;李耀平; |
276-278+282 |
|
小腿肌肉血肿误诊为深静脉血栓原因及临床异同分析 |
李晨;王秀平;张岩;刘建;王彬; |
279-282 |
|
联合检测凝血四项、D二聚体、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对肝病患者的临床价值 |
董晓玉; |
283-285 |
|
女性生殖道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评价 |
俸蔚;代春梅;薛冰蓉; |
286-290 |
|
结肠癌患者高凝状态的临床检测研究 |
范小斌;罗燕飞;龚彩平;李广华; |
291-292+296 |
|
综合方案治疗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及肾功能的影响 |
刘海燕;刘镇江;李芹; |
293-296 |
|
单纯重症肺炎患儿及其合并其他疾病患儿凝血功能与血小板参数变化的研究 |
谯红; |
297-299 |
|
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对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凝血功能及血栓事件发生的影响 |
袁野;杨春飞;李军;钟勇; |
300-302+306 |
|
不同年龄段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 |
张培根;衡孝来;吴文涛;解迪; |
303-306 |
|
两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乏症患者的基因分析 |
周娜;欧阳建;周荣富;周敏;徐勇;李萍;陈兵; |
307-310 |